东方之光ERP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3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超牛女CIO的诞生

  [复制链接]

9

主题

27

帖子

1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7:2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超牛女CIO的诞生
作者:汴梁牛二
编者按:这是一篇零人激动的CIO之路,以前看过,深有感触,现在重新翻出来以供大家学习、感悟!

    大约十年前,我在一家大型的合资企业做一个小小的技术经理。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要我帮他的亲戚-一个刚大专毕业的小姑娘找个工作。这个小姑娘长的很秀气,看上去也很聪明,是属于在农村学校上中学,最后却被城市里的高效率的高考流水线挤下来的那种学生。她是学计算机的,朋友知道我的部门还兼管公司的IT,问我能不能把她带进我的部门。我明确说进我的技术部是不可能的,我们部门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都不太愿意要呢。不过,我可以介绍她到我们的生产部去,那里有很多表面贴装机的生产线,需要懂些计算机的工人维护。

    当生产线上的工人显然不是我的朋友托我的目的,不过哪个小姑娘却不在乎:我们公司的效益很好,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收入不菲。对于她来说,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可以相当有效的帮助她的家人。所以她坚决的表示愿意去。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车间主管很乐意招她进来。尽管他可以找到本科生,但很少有愿意干长的。经过无数次跳槽风波后,他发誓只要大专生了。
    这位小兰姑娘似乎很能够适应她的第一份工作。不久就能够游刃有余并有时间跑到技术部和我聊聊天。我知道贴片机上的计算机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只要懂得不同的产品序列加载不同的程序就可以了。因此她常常跑到我的办公室来翻我的计算机报纸,问这问那的。言谈之中,她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几个月后,小兰渐渐的没有时间上来了。一次我碰见她,发现她的眼圈发黑。我问她是否病了,她说没有:“都是没日没夜加班搞得”。我知道现在销售形势好,生产线上开工很满,当她们有六条SMT线,无论如何应该够了呀。再问下去,她的埋怨立刻爆发出来:“我真是不懂,既然那么忙,就该把生产线一直开着,我们有足够的人三班倒。现在可好,开开停停,经常半夜里突然要加班,白天大家却闲着没事只能打扑克。公司的领导是不是疯了?”
    这个情况,我倒是略知一二,就向她解释:“这主要是备件的问题。如果备件不够,就的停下来,什么时候备件到了什么时候生产。这些备件库房也不能储备过多,那等于压一大笔钱在哪里”。
    “那么,库房应该预测到备件短缺的情况呀”。
    我说:“没有那么简单。你们不是每周都有进度表给库房么。但进度不是线性的。比如说,上月你们有个家伙弄坏了SMT上的激光尺,对吧。你们的生产进度一慢,库存成本就上去了。再有去年,谁能想到用户突然要搞什么献礼工程,催着要交货,结果库房缺了一种小接插件,导致整个生产线停工。这种问题,库房或者采购部只能靠经验每个月核算一次尽量保证少库存又满足供应。他们的人,每个月核算的时候,一张张对你们生产部的报表,恨不得自杀呢”。
    我说完,又安慰她了几句就走了。我想她未必不想多加夜班,那样能够拿到很多的加班费。然而,当天晚上她有跑到我的办公室里来啦。“我们又在等备件呢,据说大卡车才到天津”。我问:“那么你们又要一通宵了?”。
    她突然用很认真的口气说:“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我们生产线开动时,每个部件用没用,用了多少,计算机里都是有记录的,对吧?”
    “是呀,比如每个使用的IC都记录在SMT的计算机里,配件都要走条码扫描的”。
    “那么,我们把计算机里的数据给库房,他们不就知道我们每个备件用了多少,进度怎么样了么?那样,在缺货之前,他们就可以采取行动了呀”,她显然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很激动。
    我笑了,说道:“这是不可能的。第一,这些数据散落在几十个工序里。有的数据,比如在SMT里,是真正的名称。有些只是代号。还有不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第二,这些数据格式完全不一样,比如条码是给维修部备案的,机架是给工程部的。在你们的生产线上,其实有几十个系统在运营,每人分管一些数据,但彼此是完全独立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库房的编号系统和生产线的编号完全不同。同一样东西,在库房一个叫法,生产线另一个叫法,谁也不可能把他们对上。何况量纲也不一样,他们用什么箱号,列号;你们用自编的产品号。这个技术部的IT部门做过详细的调查,结论是行不通。”
    也许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起了作用,她想了想就走了。没想到又过了几天,她找我说想要一台计算机。“我们部门的计算机都是386,SMT上的我又不敢动”,她说。我们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是,就让她搬走了一台,但没有显示器了,我们用的都是20寸的SONY显示器,是一人一台的配置。但小兰很高兴,她说:“没关系,我们部门有台黑白的,照样用”。

    后来我听人说,小兰经常跑到库房去找人问各个设备的编号。我奇怪她不象生产线上大多数的女孩子那样,利用停工待料的机会打扑克或逛街,也很同情她。看来她还想着数据的事情,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悲剧。其实,我们的IT去过很多次库房,最终没有人能够待着超过2天。库房的师傅们都是合资前的老工人,文化水平很低,更可怕的是几十年的思维定时。他们只习惯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情,如果一箱滤波器芯片在他们哪里叫C3号,那么他们永远叫它C3。什么是C3,就是C3呗。我的几个手下宣称宁愿去生产线扛机柜,也不愿再和库房师傅们开一次会。“她很快就会为她浪费的时间感到懊恼的”。一想起这样一个活泼的小姑娘被老师傅们的紧箍咒念的眼冒金星时,我不由得有些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我在国外做一个项目。有一天,我的一个部下打电话给我,说:“你猜怎么着,你那位小兰小姐把生产线和库房联连起来了!,这个软件运行了一周了,结果非常准确,大领导们都高兴疯了。现在他们要把我们的HP9服务器拖走给她用呢”。
    我大吃一惊找了个借口跑回国内。当我来到工厂时我的领导,技术部门的总经理显然不太高兴。他说现在库房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可以看到所有备件的进度,消耗和库存;从那个小姑娘的软件开始运行起,生产线再也没有停工待料过。生产部的经理说,他们现在可以预先排好每一个班,再也不用半夜鸡叫似的赶人了。采购部说节省了开支多少云云。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完全被采购部说的那个大个数字吓住了。最后他说,“你的IT们七进七出,就是说库房的问题根本没法上计算机。结果人家一个小姑娘还是生产部的,4个月解决了,你们丢人不?”
    我到楼下看了小兰的软件,现在正在象宝贝一样运行在生产部经理的办公室里,我支援她的那台机器早被仍掉在一边。我登到机器上去,发现整个程序居然只是基于一个Foxpro的数据库。当然,程序很粗糙,明显带有缺乏系统训练的业余程序员的特点。但我不得不承认,过去我们视为畏途,认为不可能的数据处理过程,缺的只是巨大的耐心,细致的交流和不厌其烦的核对而已。天知道她是怎样将各个环节的数据一一对应起来的,但这一切可能只需要一只笔和一个记录本而已。我可以想象她是如何和每一个人交谈,然后将千奇百怪的说法整理出来最后达到统一的。在我查看程序过程中,生产部的秘书数次探头过来,紧张兮兮的说:“你可不要把程序弄坏了呀,小兰今天倒班。。。”。我不由得更加恼羞成怒了。
   现在想起来,这一切只是小兰职业生涯的开始而已,我不得不承认,人是需要运气的,但这种运气往往是进取心和某种不同寻常的素质带来的。小兰也许知识水平很低,但与人交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却是出类拔萃的。 。。。(今天写到这里吧,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2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21
14#
发表于 2024-3-20 20:37: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

帖子

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58
13#
发表于 2015-3-19 10:43:46 | 只看该作者
超强励志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4
12#
发表于 2014-10-13 10:17:23 | 只看该作者
看得我好崇拜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7

帖子

1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43
11#
发表于 2014-10-10 15:23:40 | 只看该作者
原贴可能在这里:
http://www.tianya.cn/1033498/bb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5
10#
发表于 2014-10-10 15:17:33 | 只看该作者
想想我刚校门的时候,懵懵懂懂,误打误撞进了这个IT行业。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有时光倒流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7

帖子

1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4:49:08 | 只看该作者
继结评论:

愚者无畏:
  赶快写出来吧
  我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我们公司信息部的领导了
  他们在追着要后续
  我到哪儿去找后续啊
  只能催牛二兄赶快把它贴上来吧

绝尘独行:
  写写我的故事
  看到楼上的文章,不由得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刚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为了解决上海市户口,不得不选择一家国有企业,就这么机缘巧合地进了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当时这家公司的IT六大系统刚刚建成,还未正式上线,作为主开发商的IBM已经开始撤退。然后因为生意上的麻烦,IBM不愿意继续后期的维护和改进。于是这么一家300亿资产的巨型公司,其内部结算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就落到了一个私人公司老板,信息中心的一名老员工和我的头上。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领导让我去开会,会上问我,你能接手这个工作吗?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就说,行。会议完了,我的那位同事就埋怨我,你怎么可以答应下来?万一你做不来呢?每当回忆起这一节,我就豪气万丈,从那以后,这七八年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北美,不管是在国企还是在外企,不管是数据库还是图形,不管是汇编还是JAVA……,我接手过的任务,从来就没有对老板说过我不行这三个字。后来,那位老板忙于自己的生意,我那位同事,连个界面都画不来,整个系统几乎是我一个人硬生生地背下来的。INFORMIX数据库,AIX系统,4GL语言,我全部自学完成。从我接受任务到系统上线,一共才4个多月。而且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什么,只不过就是干活呗,一直到后来,不到一年即越级提升我,以及很多人在叫我高手的时候,我才隐约感觉到我当时在公司里造成的轰动。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大概也是老了,今天的我,不复当年的豪情。北美的IT已经是一种规范的,机械化的东西,在这里做事,已经没有当年草莽英雄独闯天下的激动。我现在写的程序,做的设计,比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早已经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却丝毫不能引起我的一点点成功的感觉。也许IT就只是IT。就象小兰这样,她也只是用IT来描述管理,她很难跳出IT,用管理来指导IT。这样的IT高手,最终也只能是个IT高手。我想总有一天,她也会厌倦,加入到平庸高手的行列中来。今日做文,纪念当年的豪情,思考自己的将来。

山孩:
  楼主,我把这文贴到公司的宣传栏上鼓励一下员工,不要见怪!谢谢!

小乖猫咪:
空跑了好几趟,还是没下文。

紫泪ruinrice:
楼主继续阿,还没完那

jieryzh:
这种工作的态度真正令人佩服,不成功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7

帖子

1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4:33:3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部分评论:

牛村老道:
这种文章很好,一切出于实践,好多理论不过狗屁罢了

行走的雨:
期待.我如果是老板,我很愿意提拔这样的员工。想知道这个女孩后面的发展状态。

frsky:
恩不错 生活中就需要这样 扎实能干,有上进心的同志。

archqy:
很有前途的mm

环境主义者:
来自企业第一线,非常非常好的文章。但感觉楼主好象是某个杂志的记者似的。

五拍泠泠: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企业信息化几乎最好的一个帖子了……

tyrotan:
看到这个小姑娘的经历,想起了10年前我们那一批人在车间基层工作的日子。

摸后脑勺:
小姑娘确实厉害,我实在佩服的很,当然也让我觉得很惭愧!
我也是学计算机的,而且也搞软件开发。
从她身上看到我所不敢做的东西。

五月JJ:
  相信这样的人存在
  世界上本来就没什么难做的事,学历高低实在代表不了工作能力。


simdo:
  先顶!再抛砖引玉————
  这个故事真的很好,各位大侠的踊跃发言也都是精辟而专业,佩服佩服,在下受教了。但是大伙好象多半都是从小兰这个角度,或者说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谈自己如何如何做,最终成为CIO。
  但是我想,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这个小兰的出现纯属偶然,对公司而言,“小兰”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可能不少读了这个故事的大侠已经正在成为您公司的“小兰”了,呵呵)。我想,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是不是可以从机制上找一下原因,主动寻找甚至“制造”出更多“小兰”。请各位大侠就这个问题多多赐教,感谢感谢!


张垂波:
  真的很喜欢,从这个故事 中受益非浅,喜欢小兰,还有她身上的那种 精神。楼主你辛苦一下吧,我们还在等你的下文呢?当然小兰要是来了说两句那也不错,不算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153

帖子

58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9
7#
发表于 2014-10-10 12:48:14 | 只看该作者
难得一见的好帖、好文、好事例!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7

帖子

1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2:25:31 | 只看该作者
(网络上没有下面的部分了,但事情的结局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从前面的一段话里已经表达出了结果:小兰成长为一名大公司的CIO)
“我对她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做决定的是你,最后承担后果的也只能是你;就算你说不懂这个技术,结果也一样。我想这番话对小兰的影响很大。在后来的工作生涯中,小兰以谨慎和保守著称。多年以后,公司上大型商业ERP的时候,作为CIO的她坚持进行长达3个月的数据试验和6个月的双系统并行运转(尽管咨询公司一再说他们能够一次上线成功),被人认为是极为正确的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